作者:蹲玩游戏2020-06-03
6月1日,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举办的“未成年人防沉迷公益公开课”在线上举行。三七互娱集团副总裁王彦恭受邀参加,并和腾讯、中国联通等相关互联网企业共同签署了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发起的“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”倡议书,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提供社会正面引导。
公开课上,王彦恭从企业责任、游戏正向价值拓展等方面讲述了三七互娱近年来防沉迷工作实践。
王彦恭表示,引导未成年人形成健康良好的游戏习惯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,以企业为首的责任各方应联动参与其中,实现对未成年人的全面保护。
联动产业上下游将防沉迷工作贯穿至游戏研发全流程
据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《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》数据显示,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.75亿,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.1%。
互联网的普及有效拓展了未成年人的视野,丰富了学习渠道。但在这个过程中,也产生了一些问题,如缺少监护的未成年人上网时间过长,甚至沉迷网络等。
面对这一现象,王彦恭表示,除了国家新闻出版署出台政策做好规范要求外,产业上下游包括游戏研发商、运营商、网络推广平台、渠道商都应该协同推进这项工作。“防沉迷不是游戏公司某个部门或者游戏行业中某个环节的事情,它需要各方携手,齐力推进。”
在三七互娱,防沉迷工作贯穿了研发、技术、渠道、运营等整个游戏制作发行的全流程。“自游戏研发开始,到游戏版号申报材料准备,再到上线运营,各个环节均增加玩家实名注册和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内容。”王彦恭介绍道,“‘研运一体’是我们三七互娱一个很突出的特点,我们既有研发又有运营,两方面业务都有较大规模。因而,发挥技术优势,及时、全面做好防沉迷工作,是我们三七互娱在落实防沉迷新规时的一个特点。”
自去年11月防沉迷新规发布后,三七互娱就对“游戏实名注册和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”进行了全面升级,并于今年初在旗下所有自营网络游戏(包括页游、手游)中上线该系统。“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,我们也在不断收集用户行为数据,反复调试系统参数,甚至一些智能识别程序,不断地对系统进行更新迭代。”王彦恭说。
联动责任各方 防范同时做好游戏正向价值拓展
不久前,最高人民法院就限制行为能力人网络“打赏”问题表示,该行为无效,法院应支持退还。这一解释给很多家长吃了一颗“定心丸”。但在王彦恭看来,相比事后“退钱”,如何做好防范工作也同样重要,而这需要企业、家长、学校等主体携起手来,共同参与,努力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。
“为了配合家长做好未成年人监督工作,我们很早就上线了‘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’,并在近期又进行了升级。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玩游戏太久了,只需提供合法的监护人资质证明、游戏名称账号、以及对于限制强度的需求等信息,就可以对该账号采取限制游戏时间甚至完全禁止等措施。”
除了升级系统外,三七互娱针对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的使用特点,还在隐私政策中加入了儿童适用的部分,并积极参与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牵头制定的《网络游戏适龄提示规范》、《家长监护平台规范》、《网络游戏术语》等游戏行业团体标准,提供行业角度的数据、解决方案和案例,致力于推动中国游戏行业更趋规范和成熟。
王彦恭强调称,对于游戏厂商来说,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现象并不能“一禁了之”,而是应该从游戏自身内容出发,开发更多寓教于乐的优秀内容,借助游戏这一载体,传递更多正向价值。
从科普家居消毒的《消毒大作战》H5小游戏,到糅合传统龙舟文化的《守护龙舟》,再到结合垃圾分类热点制作的《垃圾分类小游戏》,近年来,三七互娱以“游戏+文化”的方式,在游戏正向价值拓展上下足了功夫。
王彦恭认为,防沉迷工作不能只是几个头部大厂在做,它需要所有的游戏企业,不管大小,都根据国家政策规范行动起来,将一系列的防沉迷措施进行落地。“企业从技术上提供了客观的防沉迷系统工具后,家长、学校和社会,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,只有家庭教育、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形成强大的合力,通过潜移默化的日常教育,引导未成年人形成独立的判断力和正确的价值观,才能对未成年人实现更全面的保护。”